最近有位我妈的朋友找我咨询,说小孩要中考了,不知道选文科还是理科,选高考还是保送,读国内还是国外的大学。类似的这种选择在我们的学生时代也曾一次次上演。每当这个时候,作为学生的我们往往六神无主,向家长求助,而家长也经常苦恼和犹豫。中国式的教育告诉我们,人要成功,就要吃苦耐劳,为祖国奉献。可白领阶层频繁发生的过劳死和自杀等事件却给这“成功”抹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们怎样判断周遭的环境是有利于我们生活和发展的?更关键的是,我们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近两个月以来,我和我的未婚妻对此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我们逐渐认识到,这些问题不仅对个人的生存至关重要,而且从根本上影响了我们的教育观,决定了一个文明的延续和发展。这篇文章仅仅是一个开端。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文章中,我将记录和总结这段时间我们的思考,希望对还在迷途中的孩子和家长提供另一种思路。文章的很多观点很可能不合大众的胃口,甚至会存在一些冒犯。这些我都不在乎。我也不奢望所有读者都能认同这些文章的观点。但只要有一、两个人觉得这些想法能够在生活中有所应用,我也问心无愧了。
回到这第一篇文章,我想谈谈一个在世界观价值观中很基本的问题,即对自己的了解。这里所说的“了解”,不是说知道自己做过什么事情,参加过什么比赛,得过什么奖项,有过哪些头衔。我所说的“了解”是指知晓自己大脑的运作方式,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性格”。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这种独特体现在对事物的了解和思考,以及对周遭环境的反应当中。形成这种不同的除了我们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更在于先天的因素。例如,一对沉默寡言的夫妇,不可能有一个活泼开朗、呼朋引伴的小孩。性格实际上就是大脑运作方式的特点,而这种特点是由遗传决定的。
1962年,美国心理学家Katharine Cook Briggs及其女儿Isabel Briggs Myers根据荣格《心理类型》中的理论,建立了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MBTI)。这套理论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将人的心理通过4个层次来进行描述,从而将心理学和脑科学联系起来。下面我来简单介绍这4个层次及它的分类。
1. 大脑获取能量的途径
人的行为需要动力和能量。当我们的大脑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必需有一种动力支撑着它,否则大脑将疲惫不堪,停滞不前。大脑获取能量的途径有两种——内部和外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向”和“外向”。从内部获取能量的人,能够自我激励,从内向外地自发产生动力和能量。与外部世界的任何沟通和互动都将消耗这种能量。在生活中,如果将一个内向的人放在一个熙熙攘攘的环境中,逼迫他/她与其他人说笑谈天,将极大消耗这个人的精力,榨干能量和动力。反之,一个从外部获取能量的人,必须依靠他人的刺激来获得动力。减少周围的人数也就是减少能量的来源,将使他/她无所适从,无聊乏力。在生活中,外向的人永远需要和朋友们谈天吃饭,聚在一起。如果让他/她一个人静下来读书,不与人打交道,他/她将闷闷不乐。同其他层次一样,这种不同是天生的,通过后天的影响是无法改变的。
你只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就能判断自己的能量是内部产生还是外部获取——“我是否喜欢和很多朋友聚会,并因此感到愉悦和精神抖擞?”如果答案是“是”,那么你就是E – Extroverted。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就是I – Introverted。
2. 大脑获取信息的方式
人的大脑无时无刻都在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我们的大脑往往倾向于用一种方式获取信息。大脑获取信息的方式有两种——基于感觉的和基于直觉的。基于感觉就是指所有的信息都来源于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基于直觉就是指信息来自于自己冥冥之中的想法。基于感觉的人比较务实,一定要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手摸到的东西,才会纳入信息的范畴。反之,基于直觉的人比较理想化和创新,习惯于预测未来,在还未接触一件事物之前,先验地产生某种看法。打个比方,如果将一个绿色的苹果放在人面前,问这苹果是不是甜的,基于感觉的人一定会拿起来尝一口再告诉你,而基于直觉的会直接告诉你:“我想应该是酸的,因为基于以前的经验,往往红色的苹果比较甜”。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如果这些小事累计起来,就足以影响一个人对外在世界的了解。基于感觉的人往往比较现实,注重当下,对周围的环境比较敏感。基于直觉的人往往比较理想主义和抽象化,注重未来和可能性,对周遭事物比较冷淡,往往先入为主。
同上面一样,你只需问自己一个问题,就能判断自己是基于感觉还是基于直觉——“我更喜欢着眼当前,一步一个脚印,还是展望未来,任凭想象天马行空?”着眼当前则是S – Sensing,展望未来和理想主义则是N – Intuition。
3. 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
获取信息后,大脑会处理这些信息,形成观念和理解,这是心理活动中的第三个层面,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层面,对性格的影响也最为明显。大脑有两种信息处理方式——思考和情感。这个差别比较好理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理性”和“感性”。通过思考处理信息的人,将逻辑和理性贯穿于整个思维活动中,以严密的推理和归纳来考虑问题,不融入情感因素。即使有,也是以理性方程中的一个变量加以引用。通过情感处理信息的人,将人的情绪和情感贯穿于整个思维活动中,以自己以及问题涉及到的人的情绪和情感作为准绳来判断和考虑问题,以情感引导思考。通过思考处理信息的人往往冷静而客观,但可能会对问题相关的人造成伤害。通过情感处理信息的人将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放在第一位,希望环境和睦,试图照顾所有人的心情,但有时会情绪化,不合规矩。
通过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也能知道你的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哪种——“我更习惯于讲道理还是讲人情?”如果更喜欢讲道理,则属于T – Thinking。如果更习惯讲人情,则属于F – Feeling。
4. 大脑反馈世界的方式
这是大脑最后一层心理活动,即通过之前的三个层次的活动后,大脑如何对外部世界进行反馈。反馈有两种方式——决定和观察。这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动”和“被动”。通过决定来反馈世界的人,往往意志坚决,希望将事情安排的有条理,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周围的环境更加适合自己。反之,通过观察来反馈世界的人,往往随遇而安,试图让自己能够适应周围的环境,得过且过。日常生活中,“主动”的人往往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别人,而“被动”的人则希望周围的环境能够舒适自然,不情愿安排自己的生活。
同上面一样,问自己一个问题就能知道自己属于哪种反馈方式——“我更喜欢有条理有计划地生活,还是喜欢随遇而安?”如果是前者,那么你就是J – Judging。如果是后者,那么你就是P – Perceiving。
MBTI模型只是诸多心理学理论中的一种,不过比较简单和清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能知道我们的大脑倾向于采用哪种方式运作。以上四个层次四个问题的不同解答,反映出人的独特性。在MBTI模型中,世界上一共有16种人格,每一种都有对世界独特的认知和反馈。了解自己属于哪种人十分重要,它决定了你的学习模式、工作模式、人际交往模式等一系列重要的人格特征。性格在人生选择当中的重要性,就是我未来几篇文章想着重讨论的问题。
但现在,请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是怎样的性格吧!如果以上的四个问题你还比较模棱两可,网上有很多MBTI的测试,有非常专业和昂贵的,也有简单而免费的。在这里我推荐一种免费的测试,推荐选择“93题版”,更加准确。需要注意的是,你选择的是你当前的处事方式,不是你理想中的自己,也不是父母、同学、朋友、老师、同事、上司眼中的自己。问问自己,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点击此处进入测试。我本人的测试结果可以在www.alexyang.me/mbti中查看。
如果要了解更多关于MBTI的知识和描述,可以到这个网站看看。
最后我想说,人生就是一趟追寻自我的旅程。了解自己,也就打开了家门,开始了这趟精彩绝伦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