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是怎样让我失去信心的

我是一名谷粉。哦,曾经是。

一切开始于08年3月18日。我还在Foundation Year,用的是163的邮箱。听人说有一个邮箱叫Gmail,有很大的空间,速度很快,还可以代其他邮箱收发邮件。于是我当天就注册了Gmail,并给自己一个163测试账户发送了第一封邮件。从这一刻开始,我开始关注Google这家公司,并被它的企业文化所打动。20%自由时间,Don’t be evil的口号,都让我觉得这是一个伟大而创新的企业。我开始使用Gmail, Google Docs (现在更名为Google Drive), Google Calendar, Google Contacts, Picasa, Google Earth, Google Maps, 等等。当Chrome推出后,我立刻试用了它并被其无语伦比的速度折服。当Google Plus推出的时候,我连夜刷新twitter,只为抢一个别人分享的邀请码。当Google Drive推出的时候,我立刻将我所有的个人文档同步到了云端。2009年,我将我的博客迁移到了Blogger上,即使我知道我的家人可能都无法看到。2011年,我抛弃了用了三年的诺基亚,换上了装有Android系统的Galaxy S。这几年,Google几乎管理着我的学习和生活。

但科技的步伐始终未停,IT市场风起云涌,强手如云。渐渐地,渐渐地,Google头顶的光环暗了一些。我逐渐认识到Google不是神话,它只是一家优秀的企业。因为种种原因,我逐渐放弃了使用以下这些产品。

1. 谷歌输入法

替代品:百度输入法

谷歌输入法是Google中国为适应中国市场推出的一个优秀产品。当时内地的输入法领域已经比较饱和,搜狗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谷歌输入法却凭借企业良好的口碑,在一些白领和学生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在《A New Approach to Renren》这篇文章中曾称赞Google的隐私策略,并和搜狗的作对比。但慢慢地我发现,谷歌输入法不能胜任我的打字需求,有很多常用短语打不出来,或者打出来奇奇怪怪的短语。词库更新频率极低,所谓的语言模型也并没有宣传的准确。输入法时不时地和一些常用软件发生冲突,甚至包括Microsoft Word这种必备软件。

其实这一切都没有一件事情令我失望——Google对这些问题置若罔闻。产品论坛不断有忠实的用户提出建议和汇报bug,但开发者迟迟不回应。我刚才打开输入法主页,最新的版本竟然是2012年8月16日。再打开用户论坛,发现一大堆告别帖,例如《再见google输入法》、《谷歌输入法团队——枯竭、疲软?》、《是不是输入法停止开发了呀》,等等。正是开发团队的冷漠和忽视,造成了这个为数不多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软件,不断流失最忠实的用户,并给其他国产品牌创造机会。

对于百度输入法我不想过多评价,毕竟本文的重点是Google产品,不过我想说,百度输入法很贴心,并且移动端做得和PC端一样出色,这就够了。

2. Google Plus

替代品:微博/微信

自从Facebook流行以来,Google就坐立不安,因为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广泛地搜寻信息,到获得朋友的推荐。这对于主打搜索和广告的Google来说,是致命一击。于是Google相继发布了Google Wave、Google Buzz,但都无法撼动FB的地位,最后草草收场。可以说这是Google的第一场完败,对其战略有深远影响。后来Google卯足了劲,发布了Google Plus。初期反响非常不错,其核心功能“圈子”,让人能够有选择的向不同的人分享不同的信息。但FB和众多国内社交网站立刻效仿。

其实社交网站在技术层面不需要有多么先进,大家都差不多,功能也没什么大不同。影响竞争最大的因素不是网站本身,而是用户群。众所周知,FB有将近10亿用户,国内的人人网主打校园,微博主打名流和媒体,微信主打朋友圈,各个网站都有核心用户群。反观Google Plus,我看不到核心用户在哪里,也许是一些IT从业人员,但是距离普通大众还是很遥远。大多数人始终抱着观望的态度。一个社交网站,没有人,再好的功能也没有用。在坚持将近一年后,我终于放弃了它。刚才我随意扫了一眼,2013年1月1日至今,只有4位我认识的人发布了帖子,而我圈子里有一百多好友。

Google也认识到这一问题,于是做了许多工作,将Google Plus与其各个产品集成起来,比如Youtube,比如Gmail,比如Google Calendar,比如Blogger,等等。但收效甚微,而最近集成的Google Maps,带来的负面效应远远超过实际价值。这个之后讨论。

3. Google Reader

替代品:Feedly/鲜果

互联网有很多入口,所谓“入口”就是指你开始上网的位置。比如,你会先打开Email,发现一个很好的推广,然后打开链接。比如你会先刷刷微博,发现一个好的分享,然后打开链接。再比如你打开搜索引擎,搜索一个感兴趣的主题,然后打开链接,等等。长久以来,各大互联网公司创造了丰富的产品,但所有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尽可能多地占有和掌握用户的互联网入口。Google搜索,就是一个很好的互联网入口,但除了搜索,还有两个占尽优势的入口,一个是Gmail,一个是Google Reader。

Google Reader是一个高效地新闻阅读器,通过RSS订阅博客、新闻,然后在Google Reader中统一显示出来。每天早上起床后打开Google Reader,有一种皇帝遍览奏折的感觉。即使后来FB、人人、微博等社交媒体兴起,阅读Google Reader仍然是不变的习惯。与社交媒体相比,RSS的优势在于自主和深入。订阅自己喜欢的内容,然后一口气看完所有,这是很多浮躁的、无病呻吟的微博永远无法达到的。

但Google明显不这么想。它希望所有人都能用社交媒体代替RSS,而所谓社交媒体,就是Google Plus。为了给Google Plus让路,Google今年宣布关闭Google Reader。与Google Wave和Buzz这类半成品不同,Google Reader从2005年发布至今,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忠实用户,而很多都是Google的死忠用户。这一决定让绝大多数谷粉无法接受。我在《博客迁移公告》一文中也提到,这一改变让我震惊,也让我清醒地意识到,Google并非我之前所想象的一样。

好在还有很多公司继续支持RSS订阅的方式。我之前一直使用Feedly来阅读Google Reader的内容,现在Feedly开始自己做RSS平台,非常值得尊敬。我现在用的是鲜果,一样是优秀的产品。我依然每天会花很多时间获取信息和思考信息。Google Reader的关闭不会对我造成影响。

4. Google Drive

替代品:Dropbox

Google Drive的前身是Google Docs,而Google Docs是一个非常棒的云端文档处理软件。进化成Google Drive后,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同步自己的文档到云端,非常方便有多台电子设备的人使用。上文说道,Google Drive发布后,我几乎第一时间就将自己的所有文档同步到了云端。而Google Drive是我第一个花钱购买的Google产品。刚开始一切都很美好,我在手机中也能马上看到所有以前打开电脑才能看到的文档。但当我重装电脑后,悲剧发生了。Google Drive无法识别我电脑上已经存在的文档,非要强制将我云端的文档全部下载到本地。而我存放在云端文档超过10GB,根本无法再全部下载。这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我访问了用户论坛,发现已经有很多人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在这个帖子中,很多人都在抱怨。这个帖子的发布时间是2012年6月30日,而直到今天,Google对此问题没有任何回应,更没有进行修复。这个帖子也变成一个告别帖。而与此同时,Google Drive的各项改进都集中在云端,在我看来,Google根本不想做一个同步软件,而只想做一个将用户文件收集到云端的程序。这种基本的功能,其他竞争对手例如Dropbox、Skydrive等,从一开始就支持。我为何继续留在Google Drive,并为这种半成品付钱呢?我的心情正如一位谷粉所言:

Horrible.  I have recommended so many people to Google Drive.  I failed them.

5. Google Chrome

替代品:Firefox

Google Chrome属于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我还记得刚发布的那些日子,Chrome的性能秒杀当时的IE7和Firefox,而且相差近乎10倍。用上了Chrome才发现自己以前用的都不是浏览器,是老牛拉破车。Chrome对HTML5的兼容标准也非常不错,可我更看重的是它的三个特点——快速、安全、简单。可如今,这三个特点几乎荡然无存。我们逐一来看。

先说速度,Chrome推出时的速度的确很快,在各项评测中也是遥遥领先。但Microsoft和Mozilla并不是吃素的,都加快了开发的脚步。在最新的版本中,拥有OdinMonkey的Firefox在性能上已经达到甚至超出了Chrome。当然,在评测中,Chrome依然很快,但随着功能的逐渐臃肿,Chrome轻便的特性慢慢丧失。在实际测试中,新版Firefox的启动速度要快过Chrome,而在网页加载中也是如此。即便是javascript测试,Chrome的得分起伏很大,而且原因未知,但Firefox一直很稳定。Google对Chrome的定位原本是一个纯粹的浏览器,将网页显示区域扩大,方便用户沉浸在网页中。但是目前,Chrome所做的很多优化都是为了ChromeOS,代码臃肿,很多功能一般的用户都用不到。最近推出的通知中心,方便app推送通知,实际上完全是操作系统级别的功能。功能的庞大带来的就是性能的损耗,连WebKit内核都无法承载,所以只好fork出Blink内核,继续搭载Google的操作系统之梦。

再说安全,Chrome推出后的两年,黑客大赛无人能攻破。这也是Google引以为豪的。Chrome采用沙箱,与操作系统的安全特性结合,配合Google Malicious Website,阻断了相当多的钓鱼网站。但近两年,Chrome都无一例外被攻破,走下神坛,同时,Chrome商店的应用越来越多,参差不齐,而Google对应用的审核不到位,有很多App和扩展都隐藏了广告,在用户访问网页的时候突然弹出广告,或者干脆替换页面中本来的广告。这种行为已经可以算作病毒,但此类应用还广泛存在于Chrome商店中。这是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另外Chrome的默认隐私设置是很宽松的,所有网站都可以随便设置Cookie,导致个人信息容易泄露。Firefox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新版已经默认阻止第三方的cookie,除非第三方已经被访问过。当然,真正通过Chrome入侵系统的病毒还非常少见,但是随着Chrome的使用人群越来越多,被黑客盯上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

最后说说简单。Chrome原本的设计非常简洁,几乎没有多余按钮。可是现在随着扩展和App的权限越来越多,各种右键菜单和工具栏按钮都出现了。最近增加的应用程序启动器,则又增加了不少迷惑,一个浏览器竟然要在任务栏上pin上好多图标,而这些图标仅仅是一些网站的书签而已。既然有书签,那为什么要用这么多此一举的方式呢?

总而言之,Chrome已经变了,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浏览器,而是成为Google建设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Google, Microsoft和Apple的终极对决》中,我曾经预言,ChromeOS会最终和Android互换位置,ChromeOS统领移动市场,而Android成为新一代PC的操作系统。Chrome将承载太多的梦,变得太沉,太慢。

6. Google Talk

替代品:QQ

Google Talk我使用得不多。所以即使退出也对我没有太大影响,我就简单地说说原因。Google Talk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价值是轻便和安全。一来Google Talk只关注聊天,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功能,二来所有传输加密,可以保证没有中间人窃听。但Google为了和Google Plus整合,硬是将Google Talk和新推出的Hangout联系在一起。最关键的是,Google Hangout只在Chrome有App,而传统的电脑上的Google Talk并没有升级。我可以预见,桌面客户端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被关闭,那时候要想用Google Hangout,只有使用臃肿的Chrome,或者长期打开Gmail挂在上面。对我来讲,这两种方法都不方便。Google通过这次改变,再次将自己本可以作为互联网入口的产品推向绝境。我真是搞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的产品都要整合Google Plus?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篮子破了,所有的鸡蛋都破了。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Google Talk上本身就没什么联系人,改版后,更加没什么人了。作为聊天工具,还有比没人用更可悲的吗?

7. Blogger

替代品:自有域名的Wordpress

说实话,Blogger目前的状态不错。既针对Google Plus做了一些优化,又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如果不发生Google Reader被关闭的事情,可能我不会转移博客。在《博客迁移公告》中,我承认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未雨绸缪,总比等死强。Blogger在Google老总的眼中的价值已经明显被Google Plus代替,任何有替代功能的产品都要让路,Blogger作为传统信息承载体,必然和Google Plus相冲突,被取代是时间问题。即使不关闭,也会作为Google Plus的一个组件,一个附属品而存在。

因此,退出Blogger,并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因为看清了Google的意图。

8. Gmail

替代品:自有域名的Outlook

读到这里,估计你要为Google捏把汗了。Gmail作为Google账户中最核心的产品,如果放弃了,几乎等于放弃了Google。上文提到,我和Google的最初接触都是从Gmail开始的。之前虽然也用过Google Earth和Google Search,但是我是从Gmail开始成为谷粉的。这几年来,Gmail成为了我生活和学习中最重要的工具,没有之一。就连我工作的Offer,都是通过Gmail寄给我的。Google Contacts的集成,更是让它成为我的沟通枢纽。99%的网站曾经都是用Gmail作为安全账户和主账户的,这足以说明Gmail的重要性。放弃Gmail,是我近年来做出的最重大的决定,而这个决定也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我的生活。

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我意识到,我并不能掌控Gmail的行为。作为一个沟通工具,我认为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完整地传输信息。信息不可以被改动,也不能无理由地拒绝。但Google显然认为,它比我们更聪明,它能完全了解我们的需求。

首先,Gmail会强制为邮件里的email地址,网站链接和电话号码增加链接,无论作者是否想这样做。这样就破坏了信息的完整性。可能那一串数字不是电话号码,收信人点了以后弹出了Skype或者Google Voice还不知所措。可能Email地址只是想让收信人拷贝到通讯录,但是点了以后弹出了常年不用的Outlook或者Gmail窗口。还可能网站链接是一个病毒网站,只是想警告收信人这段时间不要打开,但是变成链接后,不小心打开产生严重后果。总之,有太多的情况Google不会考虑到,它只觉得这样能方便用户,却不知这正好剥夺了用户的选择权。

其次,Gmail会拒发所有带有exe等可执行后缀的插件,我可以理解。但是,即使压缩了程序,即使对压缩包进行加密,也照样拒绝发送,这就很让人不理解了。如果我正好想发一个程序给别人,怎么办?改后缀名吗?Outlook.com和雅虎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会自动调用杀毒软件扫描附件,如果没有病毒就放行。Gmail则是一刀切,只要是exe后缀的一律不给你过。

过于“智能”,只会让通讯工具失去它的价值。毕竟Gmail只是一个媒介,而用户所传递的信息,才是最需要尊重和保护的。

9. Google Maps

替代品:高德地图

Google Maps曾经是我的出行小伙伴。我和女朋友泰国毕业旅行,都靠Google Maps规划路线。我比较喜欢My Maps这个功能,能够自己在地图上做一系列标记,然后保存成给一个图层,在手机上可以迅速找到。我还喜欢Google Maps的速度,能够很快切换到我想到达的位置。但是这两个我喜欢的特性,在最新的更新中又被抹杀。

先说桌面。新版的Google Maps还没有推送到所有用户,但是我有幸尝试了一下这个未来版本,我只用一个字来形容——卡。新版Google Maps极为依靠硬件加速,只针对Chrome进行了优化,在FF上,不仅连接慢了,渲染也慢了不少,很多时候都干脆打不开地图。说明一下,我的网络通畅,换回原版后没有任何问题。但在不久的将来,Google一定会将这个Chrome friendly版本推给大众,作为选择Chrome的理由之一。对此,我只好选择放弃。

再说移动。移动端才是更令人失望的更新。从Android市场的评论来看,新版获得了一致的一星评价。主要原因是取消了Google Latitude功能,取消了My Maps功能。Google Latitude是一个地图的社交层,可以看到好友的位置。但新版取消了此功能,将其融入了Google Plus中。而并不是所有用户都用Google Plus,所以这种取代只是一种倒退。My Maps是我最看重的功能,现在没有了,我也没有了继续使用Google Maps的理由。但短时间高德地图也没有办法代替Google Maps的全部功能,只好卸载更新,先用旧版顶着。但我预计彻底放弃Google Maps的时间,也不会太远了。

以上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发现了什么规律。Google近年来的行动,无疑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大集中。20%的文化正在消失,面对FB、Apple、微软等公司咄咄逼人的态势,Google放弃了开放式的创新,而采用集中控制、重点突破、舍弃小众的策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像Gmail, Google Reader这样的开创式创新,可能会越来越少,像Google Plus, Android, Chrome这样大而全的产品,会得到Google越来越多的青睐,而像Blogger, Feedburner这样的小众产品,不是被整合,就将被关闭。Google并不是用户至上,产品至上,而是市场至上,利益驱动,和其他公司别无二致。Don’t be evil只是一句口号。

其实,Google又何曾将我们当成过真正的客户呢?我们只是它的产品,是一件件会点击网页,会将个人文件上传,会表达喜好的产品罢了。Google真正的客户是广告商和站长。广告商付给Google钱,Google就要帮他们将广告做好,做大,将我们“租借”给广告商,然后分得利润。实际上,Google有90%的收入都来源于广告,10年前如此,10年后依然如此。产品没变,客户没变,商业模式也不会变。客户的抱怨很重要,但产品的苦衷又有谁会听见呢?

既然如此,我就只使用Google Webmaster Tools和Google Analytics好了,因为在这个情况下,我就只是客户,而不再是产品。

20 comments

  1. 个人觉得楼主应该对google的拳头产品搜索引擎也给出评价。我个人使用中文的搜索引擎时,觉得google越发不如百度给出的答案贴切和精准。
    另外针对“输入法时不时地和一些常用软件发生冲突,甚至包括Microsoft Word这种必备软件 ”,能否具体举例说名呢?
    文章非常全面!

  2. 楼主息怒.我感觉gtalk还是不错的,至少没QQ那么臃肿

    1. Gtalk的确不错,但是我估计Google很可能会停止支持桌面客户端,你可以输入talk.google.com,我已经看不到桌面客户端的下载地址了,取而代之的是Chrome浏览器

      1. 直接给我跳到google+ hangouts去了..看来google是打算把这个扔了

        1. 是的。。。跳到google+ hangout 还不算,当你满怀希望地点“电脑版”的时候,跳到的居然是chrome下载页!

            1. 你是怎么找到的,再切换任何语言都跳到hangout。。。严重怀疑临时工忘记删掉了。。哈哈

  3. 1、输入法我喜欢用小狼毫 开源的,嘿嘿
    2、说实话我也很少用google+
    3、自从GR关闭后,我就很少看rss了,把时间拿来学习~
    4、没有用过google drive,目前在用skydrive,dropbox的容量太小了:(
    5、改用chromium了,firefox的界面确实看不习惯那……
    7、bloger和google map基本没用过,以前还喜欢用google纵横,现在纵横也要关了,一直用百度地图,百度地图的本地化做得很不错的。
    8、gmail还是不能丢的,所有的账号都是用gmail注册的~
    还是那句老话,自从有了google+,google就成了google-

    1. 我感觉FF启动有点慢,别的还好…
      google maps还是挺不错的,貌似数据用的是高德提供的?
      blogger和google+在国内被那个了,你懂得.
      输入法..rime确实很不错,不过我还是在用搜狗.
      gmail很好

  4. 我觉得google的好处就在于他完美的生态系统,楼主挨个都替换掉了,这也就不是原来的google了

    1. 唉,可惜这个生态系统中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环——Google Readers被没什么人用的Google Plus取代了。。

  5. 听到Google关闭GoogleReader第一反应以为是假新闻,但很可惜他是真的,之后转用鲜果,不过鲜果Android版兼容性有问题,在我的HTC G13上只能稳定运行3.0以下的版本,新版本经常弹出,而且鲜果Android版添加RSS源还要登录官网才可以,我感觉这是鲜果的缺点。还有博主是怎样做到的在上方一点击”鲜果”就自动弹到鲜果网然后自动将贵博添加到我的源

    1. 恩,我现在也不用鲜果了,回归feedly。至于一键订阅,直接超链接:
      http://xianguo.com/subscribe?url=%你的feed地址%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