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推荐一些我正在用的Chrome扩展

一年多前,我曾在这个博客里写了一篇文章,推荐我当时正在使用的几个Chrome扩展。时过境迁,现在用的扩展和以前相比有一些不同,有些扩展慢慢淡出舞台,有些新扩展闪亮登场。所以再推荐一次。 Adblock Plus for Google Chrome™ (Beta) Firefox上注明的ABP扩展在Chrome上的延伸,延续了ABP的良好性能,几乎不卡网页,资源占用较小,且对于一些广告能做到下载前拦截。强烈推荐。 2. +Photo Zoom 这是一款Google+的增强扩展,可以在鼠标悬停在图片上时,让图片自动放大。我对比过其他类似功能的扩展,这款的性能最好,反应最灵敏。当然如果你不用Google+,就不用装了。(点击Google+的链接可以被直接邀请进入Google+)

浅谈Google+的圈子设置

今天有幸获得邀请,进入Google+,稍微折腾了一下。 如果要谈感受,就偏离这篇日志的主题。用过Google+的人都知道,它目前的精髓(是目前)之一就是“圈子”(circles)功能,有点类似于FB中的群组,又不是很像。它的设置十分灵活,可以按各种方法把你的联系人分成不同的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你更好地控制隐私,同时也不骚扰到不相干的人。比如,你的朋友有喜欢打球的,有喜欢汽车的,当然也有都喜欢的。但如果你把一些汽车的新闻分享给那些只喜欢打球的,恐怕别人就会有点烦,而这种分享本身的回应率也是十分低的。再比如,你的朋友圈中有些人是内地人,有些人是香港人,你把很香港化的东西分享给内地人,恐怕他们不会感兴趣,反之亦然。更严重的情况是,有些联系人是你的上司、老师,有的就是你的死党,你想背地里讨论讨论上司,却不小心把内容分享给了所有人,就有麻烦了。 举了这么多例子,无非是说,所谓Social Network,即把信息分享给正确的人,因为在现实中,你的说话是有对象的,不是朝全世界人大喊一声:童鞋们,听我说!一项调查显示,twitter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在自言自语,即没人回应,而FB当前身陷隐私门,也大多是因为对信息的受众区分度低。

通过Windows 7设置WIFI Hotspot(无需其它软件,非Ad-hoc模式)

今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感谢这篇文章,我现在将方法再重述一遍。 目标:把笔记本变成WIFI Hotspot,让手机能够在没有无线网的地方上网。 老方法:利用第三方软件(Intel My WIFI等,设置复杂不稳定)或者Ad-hoc Connection(很多Android手机不支持,且仅支持有线网络的共享)。 新方法:利用Windows 7自带的Virtual WIFI Adapter开启WIFI网络。 适用范围:带无线网卡的笔记本,出厂于2009年之后,安装Windows 7系统。 步骤: 以管理员模式打开命令行(CMD),即打开开始菜单,搜索“CMD”,然后右键,管理员模式运行。 输入以下命令: netsh wlan set hostednetwork mode=allow ssid=”My WIFI Name” key=atleast8digits keyusage=persistent 注意:My WIFI Name可以自己取名字,但最好用英文,而atleast8digits为无线网络密码,可以自己设置,至少8位,设置完成后不要关闭命令行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