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获得邀请,进入Google+,稍微折腾了一下。 如果要谈感受,就偏离这篇日志的主题。用过Google+的人都知道,它目前的精髓(是目前)之一就是“圈子”(circles)功能,有点类似于FB中的群组,又不是很像。它的设置十分灵活,可以按各种方法把你的联系人分成不同的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你更好地控制隐私,同时也不骚扰到不相干的人。比如,你的朋友有喜欢打球的,有喜欢汽车的,当然也有都喜欢的。但如果你把一些汽车的新闻分享给那些只喜欢打球的,恐怕别人就会有点烦,而这种分享本身的回应率也是十分低的。再比如,你的朋友圈中有些人是内地人,有些人是香港人,你把很香港化的东西分享给内地人,恐怕他们不会感兴趣,反之亦然。更严重的情况是,有些联系人是你的上司、老师,有的就是你的死党,你想背地里讨论讨论上司,却不小心把内容分享给了所有人,就有麻烦了。 举了这么多例子,无非是说,所谓Social Network,即把信息分享给正确的人,因为在现实中,你的说话是有对象的,不是朝全世界人大喊一声:童鞋们,听我说!一项调查显示,twitter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在自言自语,即没人回应,而FB当前身陷隐私门,也大多是因为对信息的受众区分度低。
Category: Opinions
从我做起,天下无毒
本文可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我做起,天下无毒 信息时代的冷血杀手——电脑病毒的概念 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电脑慢得一塌糊涂,经常死机,打不开网页,甚至打不开自己的文档。如果这样,那么你的电脑里很可能已经潜伏了一个或数个“数字杀手”。它们无恶不作,破坏你的工作,窥探你的隐私,甚至盗取你的银行信息。随着电脑技术和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这些“杀手”越来越多,其手段也愈发凶狠狡猾,稍有不慎,则落入圈套。我们普通人管它们叫“电脑病毒”或者“恶意软件”。然而,它们到底是什么?怎样悄无声息地入侵我们的电脑?我们又该如何防御和清除呢?今天,让笔者来一一解答。
新加坡之行(3):贫穷不是错
人是一种奇妙的生物。环境好的时候容易变得安逸懒惰,丧失斗志,而环境不好的时候却能勤奋忍耐,坚守理想。每个社会里,都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或许没有健全的家庭,父母离异,亲人离散,他们或许没有摸过像样的玩具,或许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或许连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证。他们是“穷人”的孩子,三个、四个甚至五个挤在一间又黑又闷的屋子里,屋子不知何年何月打扫,已经乱得不成样子,家长更是早出晚归,无心照料。即使在新加坡,也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是成人世界矛盾与纠纷的受害者,可他们依然是孩子,依然拥有梦想,依然有权利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们中心有一个计划,为低收入有孩子的家庭提供帮助和扶持,让孩子健康成长。我帮助这个计划。